学生电视台的三个结构模型
企业结构模型流行的有三种,职能型,项目型和矩形结构。
事实上,电视台已经从04年前的职能型,发展到半职能半项目型。事实证明,这个跨越是卓有成效的。改组栏目,从结构开始,下一步会是什么样的改革?
04年前的结构,典型的职能型组织。而且栏目是电视台的绝对重心,是由台长直接负责的。台长承担太多项目总监的职责,对于团队的整体把握会有倾斜。职能型结构有专业化的好处,但是每个职能部门只关心自己的的业绩,整个组织具有一种狭隘性。它并不注重团队协作,职能部门间缺少有益的交流。
改组后的,半职能半项目的结构。04年五月天之后,电视台进行了改组。对于栏目的改组最为有成效。栏目组长控制一组资源,对项目客户负责,这样划分下组员的工作分配趋于合理,相较以往的一个明显优点就是,总体参与人员平均付出(effort)增加,项目灵活性和解决速度增加。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栏目组内同一职务间缺少技能和知识的交流。这对电视台这样一个成员工作寿命一到两年的组织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新人无法快速进入角色。
我杜撰的矩阵结构。在这个结构里,来自各个职能部门的人员,在必要时为某个项目工作。具体职能部门的人员可以同时为几个项目工作。他们能够把在一个项目中学到的经验技能带到另一个项目,而且由于同属一个职能部门,他们直接也有机会更多的分享技能。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人员的流动性增加,比如,项目A拍摄结束,摄像迅速能转到项目B中。
这个结构是不是也更适合“媒体·北邮”的建设,因为网站在需要项目充实的同时,日常的维护和更新则是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或许更多的创意/内容总监的职责)。
当然我总结的三种结构都是日常运作的原型,电视台经常接一些“大”项目,人员结构又会进行重新配置。但是现行的结构二,缺点是非常明显的,需要替代和补充。结构三只是我一时的杜撰,完全只能作为参考。
大三那会,linkpart、yuantown和我经常在学5的楼道开会,讨论问题涉及到人生、工作、考研,而绝大部分是电视台的方方面面,当我们光荣退休的时候,我们意识到矩阵结构是趋势,也潦草的在小黑板上给我们的接班人一个个的演示我们期望的结构...如果我当时是听众会不会明白,会不会了解老人的心态?学生社团是个试验场,任何一个曾经,现在为学生电视台发展努力过的人,往往会收获良多...

4 条评论:
你太有闲了
相当的有闲+腐败
其实不及夏总有闲,我每篇都是草草几字,点到为止。夏总每篇都夹叙夹议畅快淋漓。
夏总以前写过..小说,基础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