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十月 27, 2007

勤劳致富

中国人是不是已经不相信勤劳致富了?满世界的人都在“炒”,炒股、炒房、炒基金、炒金、炒汇...
难道是因为社会让人意识到按部就班的勤奋工作已无法追及高企的CPI,赶不上趋近于1的基尼系数,付不起高昂的房价?转而寄希望于一夜暴富?
感冒了,影响了我的世界观啊。等哪天身体健壮的时候我再来赞美一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吧。

星期六, 十月 20, 2007

以两月之名

为了庆祝博客解封,也以两月多没认真书写一篇博客之名,报告一下近况,发表一些意见,抒发一点感情。

工作永远很tough
正式入职近3个月,除去培训20多天,肩挑重担也有2月了,工作永远是那么tough。说外企压力大国企轻松的,他们是太片面了。压力大否来自心态,中字头企业的稳定让人后顾之忧少点,这才是压力小点的终极原因。而任务摆在这,移动员工的绩效压力较之任何企业也轻松不到哪去,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单从任务量这个技术层面考量,移动给员工的压力一点也不小。而央企的独特气质是类似于北欧的良好福利,让员工安于工作,这其实是好事,员工专注,对于其效率提高是有益处的(十七大要认真学习...)
为人处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培训的时候有个讲师说,大企业做事是讲流程的,效率总让人不满意,而有了“内线”则有极不同的效果。这话说过两个多月的今天,我来理解这句话,如果每个流程的审批(或者协作)中,自己手上的活总是能被对方排在高优先级完成,那么这将节省极多的时间,提高极大的效率,而促使这个目的达到的手段则是,你和办事人的交情铁。虽然我一直标榜自己是“技术流”,但这件事情我要牢记:做事看结果,做人看效果。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后半句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要懂得申请资源。闷声大发财说的是低调做人(怕有人说来反驳我...)。时间紧,任务重,KPI亮剑高悬,要完成任务单凭一己之力犹如以卵击石,这时闷声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所以要向上张嘴申请资源。张错嘴就要挨打,要说对话讨到钱就要先做功课,SWOT/OGSM/...总之要对项目的各个关键步骤心知肚明,资源要对路,好钢用在刀刃上。
核心竞争力。我一向是偏招多,在诺西的时候做的软件RD,我是Linux脚本突出,移动做的项目管理(这周老板介绍我的时候说,这是我们部门的项目经理Robbie...我当时挺乐),我拿什么作为我安身立命的本钱?通信技术?项目管理专家?还是?连续几周的部门内部IT解决方案的推广(设计了3个项目执行流程中的office应用),大家开始叫我Hu老师...但绝不能就此沾沾自喜,称之为核心的必然跟核心业务有直接联系,那么我的核心在哪里,暂时与我工作高度相关的就是数据,所以在短时间内我要做数据专家,这也就不辜负我的绩效了(其实绩效挺低的...)。

Yani是个好孩子
上述事项是的吃饭的本事,所以要说在前头,让人觉着我是事业心强,责任心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我还是修身...认识Yani已有两年,熟知也有一载,博客从来不以整段赞扬一个人,但这次以Yani为头,开个戒。
Yani虽然青春无敌,偶尔让人觉得小孩子气。但是跟她在一起总能放松心情,生活充满阳光。Yani虽然好(第四声)玩,但总是一个仗义的朋友。让人愿意接近,愿意帮助提携。Yani虽然总是有我认为肤浅的想法,但是总是真诚待人,直抒胸臆。让人愿意分忧,诚意解答。
Yani要找工作了,虽然乍一看还是半大小孩,但是天资聪慧,英语6级,NA满分,念得很好的学校读的很好的专业,终究看似艰难的努力,结果看来也无非有惊无险是通往offer路上一些羁绊。
长之一岁,当为兄长。虽然于北京城内根基未稳,提携总是力不从心,但愿Yani能够顺利找到满意工作!

三本书
其实每本都只看了一些章节,《货币战争》《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道行太浅,看不出什么东西。但是概括来说,有些道理想是作者著书想要阐述:
精英也是需要团队的,君子不党那是扯淡...
个人的终极效能发挥,一靠超人能力,二是强有力的团队建设,三是避免偏激,不与其他强势集团为敌。
知行合一,“阴”“阳”结合,向王守仁同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