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做得更好
我一直想写一篇找工作总结,但是一直怕会没啥积极影响,没有开笔。写一个面经集合还是写一个经验总结,我选择后者。希望本人没有被错误估计,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也没有错误表达。
我
我是北邮电院03111班本科生,四年没拿过奖学金,家庭无任何行业背景。现在在中国移动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做项目管理的工作,也有其他一些同级别的offer,被认为是03电院找工作的同学中产生过一定积极作用的个人。欣然接受班主任的重托,写短文一篇,希望对04,05,06级的师弟师妹有所帮助,有所借鉴。
我的集体。03111班,大学前三年,成绩一直脱年级后腿,却在大四各自有不错的选择。有多位考取电院名导,也有多位同学被树立为03级找工作的VIP.
以上我是想说,一个成绩并不突出班级,一个并非优秀的本科生,因为明白了一些道理而没有在竞争激烈求职路上一无所获。希望我总结的一些道理会对我的师弟师妹有所促进,你们比我做得更好。
一、定位
你是不是了解自己?
“你想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潜意识里你就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李开复说要做最好的自己,也说要follow my heart。
考研还是找工作?
1. 如果你热爱电信技术,你上研究生吧。
2. 如果你根本就从大一开始程序设计,电路设计就是参照借鉴同学的工作,你就要三思了,上研究生会不会浪费时间?你会不会重新努力,还是只需要一张文凭?
3. 如果你大二大三都做过一些学生工作,有自己组织参与的活动,而且热爱他们。这是你的优势,而且这些常常会被认为是适合找工作的潜质。
以上三点,满足后两点,我觉得你应该大四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找什么样的工作?
1. 北邮人的大方向就是通信和IT业。这是一个背景,可能帮助你,也可能束缚你。
2. 大企业的技术研发留给本科生的机会很小,况且热爱技术我会建议你上研。
3. 技术支持和销售市场甚至工程管理都是电院本科可选范围。
如果你还是不清楚自己最终的定位,我有一个建议,找实习吧。一是可以让你的简历变得光鲜,二是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我推荐一本书,《定位》by Al Ries and Jack Trout. 企业定位和个人定位其实是相通的。
我本身定位也有很大波折,从研发到技术支持到工程管理,属于后知后觉的。
二、朋友圈
朋友
形成找工作的小团体。这也是我们班找工作最为成功的地方吧。氛围很重要,身边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为找工作努力,最好不过。我大二大三所在的北邮学生电视台的三位电院台长都是找工作者,我们一起在学5的楼梯转角畅想未来,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所有的压力一起化解,对找工作也越有信心。同班的ipiggy, bps, baofengcn等等从大三下开始就一起为实习工作努力,交流填简历,笔经面经。分享快乐,分担压力,朋友也是我的背景。
人脉
你的朋友的朋友也是你的朋友,无数次的聚餐之后,我们也会成为铁哥们。一个好的机会,他们会不会想起你?如果你对应的素质达到的话,会。人脉不需要刻意,真诚相待,互相欣赏才是好的人缘。自己参与的学生组织,实习过的公司,合作过的伙伴,都是人缘所在,好朋友互相欣赏。我不了解家族背景方面的人脉,因为我没有,如果你有,它也是你的优势。
不迷信人脉,虽然中国确实是渠道为王,但是要善于把握人脉,没有可以创造,如果你强,别人很乐意接受你。Beggars Can't Be Choosers.
三、策略
把战线拉长
找工作早做准备,大二暑假或者大三上开始是黄金时间,大三下是上班车,暑假一过才开始准备就有点晚了。我一直觉得找工作的偶然性要明显低于考试,不能全靠突击。现在本科生找工作的压力不小,把战线拉长,让压力缓缓而来,自己也不会变得狼狈。早去实习是一条策略,不用害怕大企业的门槛,如果真的打算招本科生做实习的职位,标准不会定得太高的,“踏实”是我从所有HR嘴里都能听到的关键词。
把战线拉长的另一好处,就是有缓冲期让你分析自己,准确定位。
完善自己
首先是心态,让自己变得职业。阅读习惯,可以暂时把言情武侠小说丢在一边,抱起《定位》,《蓝海战略》,《裁剪人生》,《富爸爸,穷爸爸》等等这些职场书籍看看。努力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职业人的心态。另外我最近强烈推荐的《成功项目管理》,也能让人明白很多企业管理方面战术问题(战略的咱不懂就不懂吧)。我相信北邮电院人的技术方面基本都不低于我的水平,而非研发的工作,观念和情商方面却更显得重要。我见过很多技术实力很强的北邮人因为case study/group talk被淘汰,分析原因,可能是“扯”的素材少了吧。
了解社会
读新闻,和牛人一起分析。新闻让我们了解社会,了解我们所处的IT环境,了解我们目标企业的策略、风险、对手。订阅业界名人的blog,看他们的分析方法,他们的角度,他们的结论。开拓眼界,学习方法。
另外,
ftp://study.byr.edu.cn 资源很多。
http://news.google.com 没事多看看。
宏观的策略为什么说这么多,并且常有人说,一些职位不过是门槛高,进去都是做很普通的事情,因为我觉得我们职业生涯的目标一定不是现在这个做很普通事情的职位,我们需要职场持续续航的能力。
四、技巧
简历
God is in the Details. 简历是用来改的。如果承认自己不是神人,就千方百计找一份最好看的简历吧。格式重要,细节重要,方便HR筛简历最重要。夸张一点:HR 5秒钟筛掉格式难看的简历,5秒钟搜索关键字(学校,专业,英语),剩下1分钟看内容。所以在反映真实水平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美观。
笔试
技术笔试和性格测试。技术笔试基本还是能反映真实实力的,所以要把功课做齐。性格测试更没什么可说,回到了定位的问题上了。至于IQ题,不屑说了。
面试
单面、群组讨论、压力面试(1 VS N)等等。对于单面,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比较简单,而且一般硬性条件好(学校,学历,专业,英语)的同学很少被刷。群面讨论方案,变数比较大,可能需 要一些适应过程。推荐一个美国的真人秀"The Apprentice",每集都是一个case study,既可以学习,又可以以面试官的角度观察。我也有一些面试官的经历,对于非技术的面试,我从一些方面给选手打分:逻辑、自信、沟通能力、感同身受和分享(empathy)、团队精神和领导力。仅供参考。
压力面试,胆子大点,心态放平,虽然气氛紧张,但是问题并不难。
小众的技术
Linux fans?精通office?google fans? 不知道这样爱好的人多不多,我是受益者,也很得意。这些技巧比编程,硬件容易得多,会的却相对少,算是一个捷径吧。
五、热情
找工作很漫长,一开始的失利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保持持久的热情。象bps就是厚积薄发型的,漫长的3个月后,在圣诞的时候才爆出两个大offer,君的心态就是:持久热情。



